[PM] 擠進外商窄門好難?(上)自我評估跟求職管道。

預計會分成上、中、下三篇,分別探討自我評估及求職管道、履歷面試怎麼出眾、求職過程中的心境來探討。

2020對於大家來說可能很困難,百工百業都在面對新的生活方式。根據104調查,疫情來全台工作數減少了16%,雖不比2008金融海嘯嚴重且台灣防疫有成復甦的很快,不過疫情改變了生活模式,更間接改變了很多工作型態。

大家都夢想著進入外商,薪水高福利好,但同樣意味著競爭者眾同時需要面臨更大的工作壓力及責任,且這波疫情下來,國外許多地方經濟受傷慘重,自然許多外商會採取更保守態度面對未來,開源節流權衡之下自然是先暫停新人招募,也就是Headcount freeze/ Hiring freeze。

所以門更窄了,再加上一堆海龜也因為疫情歸國跟你搶機會,怎麼辦?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工作機會因為疫情減少了近十萬,但隱藏看不出來的是許多工作型態已經被改變,含金量高的工作包含外商可能跌幅更大,且復甦與否端看國外疫情的控制情況

以下僅提供幾個參考點及建議,實際情況可能因每個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自我評估,切記不要自欺欺人。

這裡說自我評估其實有很多方面,但其實就是請你檢視一下對自己的認識夠不夠,妄自菲薄跟好高騖遠都不會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1. 生活評估 -

因為外商Headcount本來就少,面試動輒六、七關就是為了找到最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才,所以從你投遞履歷到真正面試完可能就是兩個月去了,其中可能經歷過十次左右的面試。

這裡就需要評估一下是否離職專心準備找工作?太常請假對於原本工作的公司可能影響不好,畢竟業內很小,要能離職得漂亮也是一門藝術,而且蠟燭兩頭燒很可能變成兩邊的事情都處理不好 ; 同時也需要評估離職兩個月沒有收入是否會對你已你的家人的生活造成影響?

  • 我的建議是離職並且認真專心地找工作,但此前提是必須確認自己已經有破釜沈舟的決心,否則很可能拖延病發作你就變成啃老族了,呼應到此段標題寫的 “千萬不要自欺欺人”,覺得自己隨便投了履歷卻沒有認知及危機感,那只是在浪費人生。
我在2020 10月到11月的行事曆,這個面試的行程如果沒離職應該很難完成…

2. 能力評估-

自己的學經歷、有多少的工作經驗、能夠做多少能力的事情,自己一定最清楚。可以去各大Job Billboard的徵才項目中,看看意象企業內的JD( Job Description)/ Qualification,回頭看看和自己目前的能力和學經歷是否匹配。可能是資格要求3–5年經驗、理工背景、熟悉工廠作業流程、有特定客戶經驗等,當然不求每一項都要符合,但差距太多肯定也只是炮灰而已。

  • 我的建議是每個人當然一定會有很想要去的公司、夢幻職位,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可以分為夢幻20%、能力所及60%、保底20%三種投遞。這樣分是因為一樣呼應標題的不要自欺欺人,認為自己投了許多夢幻職位但都沒有得到回應而感到失望進而妄自菲薄,要知道那些夢幻職位可能都要上百上千的人同時在競爭,不是你不好,可能是現在能力未到也可能是緣分未到。
  • 投遞前聽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你一定知道自己配不配得上這個職位,切記千萬不要自欺欺人。
Screenshot from LinkedIn — 左邊是JD,可以先看一下職位介紹並且同時反思自己的能力跟經驗是不是和內容所提相符或相似 ; 右邊則是資格,雖然可以朝夢幻職位投遞看看,但不要抱持著太大的希望,因為畢竟硬規則是不符合。

3. 管道選擇-

現在最常見的無非是104人力銀行/ LinkedIn/ Hunter/ 員工內推,以我的經驗來說,面試邀約率高低大概是 Hunter > LinkedIn > 員工內推 > 104人力銀行(主動投遞) ,結果其實挺直觀的。

Hunter肯定是手裡有些相關機會,他會評估你的履歷找到合適職位並且把你推薦出去,但也要慎選Hunter,有些只是把你當成業績當成商品,並不能真正重視你的需求還有你的能力,所以跟對的Hunter維持長期關係是重要的 ;

LinkedIn則是許多外商HR主動尋找人才的地方(尤其是Google HR,我已經被找三次了),時常維持自己LinkedIn版面的專業度,定期更新可以使演算法讓你更常被看到,若是積極在找工作時期可以開通Premium帳號,有些職缺可以直接看到發布該職缺的HR聯絡人並且傳送inMail,這樣獲得回覆的機率更高 ;

員工內推確實也是先獲得職缺資訊的方式,有些外商會先在公司內部開放申請或推薦,所以留到104上的職缺有些可能是淪為形式或是已經進行許多輪面試了。104的話就沒什麼好講了,大家應該都用過,也有更詳細的教學,在此便不贅述了。

  • 我的建議是以下,

a. 針對hunter可以多涉獵,不同Hunter有不同產業領域跟職位階級,所以先瞭解清楚後再reach out他們,也要評估是不是他們想要的“商品” 賣不賣得出去,否則也只是徒勞。

b. LinkedIn的話則是相反,盡可能的reach out建立關係(當然保持禮貌是必須的,也不是像瘋狗一樣亂寄邀請),有機會可以了解對方公司文化或職位內容,進而詢問是否可以幫忙內推。

c. 最後內推的部分,因為很多公司的內部推薦不光是填寫名字跟聯絡方式,還要填入推薦原因、工作內容表現等等,所以有機會的話先跟推薦人要表格,方便的話自己填入再請他幫你放入公司系統內。

不敢說以上內容有幫助,只是一個即將成為大叔的人在2020年離職後經過一長段迷惘時間又找到Dream Job的感觸。

下一篇再來分享如何寫履歷、面試要注意哪些重點,希望不吝給點互動跟Clap :)。

--

--

Sam 三母大叔

A Tech-holic works for Tier 1 smartphone company. Always travel between Shenzhen and Taiwan.